中服新聞

特步,尷尬的行業老三

  2021年對于特步來說,不止是成為國內第三家營收突破百億元水平的運動鞋服企業,還是自身歷經十年低落后奮起直追的開始。然而就體量來說,與安踏、李寧的差距依然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彌補。

  股票市場更是如此,安踏目前的市值為兩千多億港元,李寧市值為一千多億港元,而特步僅有二百多億港元,股價更是走得起起伏伏。

  盡管其今年一季度主品牌的零售銷售同比增長30%-35%,但隨著疫情的反復以及淡季等因素的疊加,特步新季度的業績很可能會保持承壓,也讓本就起伏不定的股價走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再加上蓋世威、索康尼等新品牌雖然去年增長強勁,但是貢獻力度仍然十分有限,由此也為“五五規劃”下的特步未來預期更增添了一片陰云。

  01差距與日俱增

  特步前身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創建的三興代工廠,憑借著質量優勢初期走得十分順暢,更是成為晉江首家進軍南美、非洲的企業。但是出海業務雖然做得不錯,但是品牌卻沒有打出去,低價下的高銷量更是大幅攤薄了可盈空間。

  再加上彼時北京申奧成功以及所帶來的奧運運動效應,使得諸多體育運動企業創立品牌并打起了營銷牌,三興也由此升級成為特步。

  代工廠的經驗很快讓特步嘗到了甜頭,特步成立第二年年產值便實現了翻倍,隨后更是一路上漲,并在2008年成功登陸港股市場。

  北京奧運會更是讓體育運動行業迎來了大發展,特步的營收規模由此是逐年擴大,不斷縮小與李寧、安踏的差距,到2011年更是成為其營利巔 峰。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奧運效應的減弱,行業高增長也變為庫存危機。李寧、安踏等體育運動品牌受此影響業績開始大幅下滑,特步也由此陷入了業績難漲的長期泥潭。

  營收從2012年的55.50億元降至次年的43.43億元,此后便是起伏不定,即便是到了2017年特步的營收規模也沒有回到2012的水平。盡管五年的調整外加品牌擴張,使得特步擺脫了業績增長乏力的困境,但到了2020年卻出現了營利雙跌的局面。

  由此特步2021年高增長的背后其實是上年同期低基數的緣故,而且凈利 潤也沒有回到其高峰水平,凈利率更是難以提升。財報顯示,特步2011年的歸母凈利 潤最 高,為9.66億元,此后便是跌漲不定,2021年為過去十年的最 高水平,也不過9.08億元;而特步的凈利率從2013年的13.89%跌至2018年10.50%,到了2021年盡管凈利 潤有所回升,但是凈利率卻只有8.88%。

  十年時間,特步的營收有了更進一步的轉變,但是凈利 潤表現卻不如以往,可見其內在盈 利能力的微弱。即便是特步2021年營收高漲,也難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的目光,除了往年的表現外,還包括自身與安踏、李寧的差距拉大。

  財報顯示,特步2021年的營收規模為100.13億元,不過剛破百億,與李寧、安踏百億級的營收差距也不再是十年前的水平。也就是說如今的體量盡管仍排行業第三,但是卻不同于往日,即便是“五五規劃”也不過是將特步從百億增至兩百億水平,到那時與安踏、李寧的差距只會更大。

  02李寧、安踏的追隨者

  前面提到奧運會帶來的行業高增長的結果是高庫存,進而是整個行業的業績下滑,像李寧30多億元的庫存消化到2016年前后,而喜得龍、德爾惠們則是倒了下去,鴻星爾克、貴人鳥們也好不到哪去。這番洗牌過后,更多的幸存者們艱難求生,而安踏、李寧則是更上一層樓,特步也徹底失去了二者比肩的機會,非一般的感覺成為了過去。

  究其原因,特步一直是模仿者。九十年代,李寧先后成為亞運會贊助商和奧運代表團贊助商,強烈的廣告效應讓其營收大漲,如此優秀的市場表現也吸引了安踏、特步等一眾晉江鞋企紛紛入場,除了尋找體育明星作代言人,還有娛樂明星。

  其中,特步找到了謝霆鋒作為代言人,盡管彼時市場玩家數量眾多且都打起了明星代言的玩法,但由于體育運動市場剛起步,品牌的擴張性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比如特步2005年營收突破十億元,到2008年營收就突破了20億元,同一時間安踏營收接近50億元,李寧營收則達到了67億元。

  此外,由于北京奧運會的舉行,特步還冠名了奧運列車、贊助白俄羅斯奧運代表團以及簽約央視投放廣告。同一年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開播,特步就成為其長期冠名商,一句“這里是特步(不)一樣的天天向上”開場更是極大地拓展了品牌知名度,并且培育了不少的年輕消費者。很顯然從李寧身上學到營銷玩法,特步又有了新的變化。

  伴隨著營收的增長,特步的營銷費用支出也從2008年的3.51億元提升至2011年的7.34億元,所占營收的比重也從12.24%提升至13.25%。

  除了學到的營銷玩法成為特步時至今日的重要市場打法外,安踏的買買買特步也學了不少。

  若要分析安踏為何能超越李寧成為國內體育運動第 一品牌的原因,筆墨自然要花費不少,但最重要原因還要屬安踏2009年以3.32億元收購的FILA(斐樂)。經過五年的運營,斐樂扭虧為盈并成為安踏最重要的增長動力之一,財報顯示,斐樂2021年的營收為218.22億元,占總營收的44.24%。

  從3.32億元變化到218.22億元,六十多倍的回 報率很難不引人注意,特步由此在2019年開啟了買買買模式。索康尼、邁樂、蓋世威、帕拉丁先后被特步買下,所費金額總計超過20億元,主要針對專業運動和時尚運動兩個領域。但是就其目前的表現來看,很難保持進一步樂觀的態度。

  03新品牌難拉新

  增長財報顯示,特步2021年時尚運動與專業運動貢獻營收的比例分別是9.7%和2%,相比上年同期總和下降了1.4%,主要是時尚運動業務貢獻幅度下降2.5%。盡管專業運動業務的貢獻比重相比同期提升了1.1%,但是未來可增長預期并不高。

  特步專業運動業務包括索康尼和邁樂兩個子品牌,主要定位于專業跑鞋,目前一二線城市的自營店數量總計為50家。過去三年該業務所貢獻的收入分別是0.10億元、0.72億元、1.84億元,無論是店鋪數量還是營收表現都很難撐起未來的增長空間。

  尤其是隨著疫情的反復出現,專業跑鞋的應用場景有限,消費潛力將保持承壓,即便是貼近馬拉松比賽,隨著大環境的不樂觀,也讓本就初步發展的專業運動業務空間更難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這一點研發投入占比上更能看出來,財報顯示,特步2021年的研發投入為2.5億元,為近五年最 高水平,而過去五年的研發支出總額為9.8億元,占比25.51%。而同一時期李寧研發支出達到4.14億元,安踏研發支出則達到11.3億元,更不要說本就研發支出很高的耐克和阿迪達斯。

  特步專注跑鞋這一迥異于安踏、李寧的發展路線,仍然與國內外行業頭部選手的研發費用相差甚遠,再加上品牌調性的影響,未來突圍的機會可預期的小。

  而特步卻在去年九月份提出的“五五規劃”里表示,專業運動品牌2025年的總營收要達到1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0%,目前僅有1.84億元,距離目標還有三年半的時間以及10.16億元的缺額。要知道目前特步新品牌還處于虧損狀態,再加上大環境的影響,很難讓人相信其潛力。

  除此之外,特步還希望2025年時尚運動品牌的營收要達到28億元,實際上該業務去年的營收只有9.7億元,相比上年同期還減少了0.28億元,這就是其所占營收比重下滑的關鍵原因。也就是說特步需要三年半的時間里完成20.3億元的缺額,但是去年下滑的營收表現反而看低了這個目標的實現。

  目前蓋世威和帕拉丁共103家直營門店中大多集中在海外,而安踏的斐樂則是在國內市場且三年里開了兩百多家門店,如此對比之下,再加上疫情等額外因素影響,即便能完成預期目標,特步的時尚運動品牌也難擺脫虧損局面。

  盡管高瓴下注了這一領域,但以其百麗門店的操作來看,在不出任管理層且把握核心發展戰略的情況下,勢必很難對其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

  由此,新品牌很難在未來撐得起特步新的增長動力,尤其是在主品牌低利的增勢下,特步能否保持增長并提高盈 利水平才是投資者未來關注的重點所在。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20154

微信二維碼
返回首頁
招商 女裝 男裝 休閑裝
運動裝 童裝 內衣
品牌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休閑裝 運動裝
訂貨會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休閑裝 運動裝
新聞 品牌 人物 產業
政經 商學院 活動
專題 品牌 人物 渠道
活動專題 招商專題
視頻 訪談 衣手匠心 秀場
展會 國內 國際
女裝 男裝 鞋子 休閑裝
杭州服裝 深圳服裝 北京服裝 上海服裝
企業 新款 供求
野花社区免费观看视频6_月夜影视电视在线直播_亚洲另类丝袜无码专区_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