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服新聞

大牌奢侈品,“翻車”在直播間

  從高端急救包到數字藏品,再到虛擬時裝秀,疫情期間的奢侈品品牌一改往日“高冷”的形象,紛紛開始用潮流化、年輕化的方式抓住消費者的眼球。有的品牌通過線上渠道進行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內容傳播,也有的品牌“入鄉隨俗”,加入了電商平臺開始了自己的直播之路。

  這些動作不止是為了適應年輕消費者的需求,也是為了緩解疫情期間門店的銷售壓力。線下停業、停工停產、發布會取消……疫情為品牌帶來的持續影響,開始倒逼奢侈品品牌放低姿態,通過直播的形式拉動線上的銷售增長。

  然而,對于那些百年品牌而言,這個“觸網”的過程似乎并不理想,面對直播間頻頻“翻車”的尷尬處境,網友們紛紛表示:“這還是我認識的奢侈品嗎?”

  入局不易,翻車不斷

  5月17日、18日兩天,輕奢品牌coach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開始了自己的520系列直播,兩場直播的累計觀看人數不足5萬,銷量也并不理想。打開coach的直播列表能夠看到,其過往直播的在線人數也僅僅維持在2萬左右。

  不只是天貓,coach早在4月中旬就宣布入駐快手,并進行了連續三天的直播,每場直播長達6小時,但場均觀看量從第一天的8.6萬持續下降到了第三天的2萬,觀眾同時在線人數也只維持在百人左右。

圖片

圖片來源于coach天貓旗艦店

  如果說輕奢品牌在直播領域算是四處碰壁的話,那價格相對更高的高奢品牌可以算是完全迷失了自我。

  早在疫情剛剛發生時,LV就在天貓進行了自己的直播首秀,成為了奢侈品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品牌。然而那場直播的環境布置、燈光安排十分平凡,完全沒有體現出品牌該有的精致,甚至連邀請到的嘉賓鐘楚曦都在燈光的影響下給人一種“泯然眾人矣”的錯覺。這場直播最終也僅有1.5w人觀看,付費轉化更是寥寥無幾。

圖片

圖片來源于微博

  后續入局的奢侈品品牌吸取了前者的經驗教訓,在直播間的安排與直播風格上更加貼近奢侈品的調性。Chloé在去年5月20日進行了自己的首場帶貨直播,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將品牌的浪漫屬性與直播結合,不僅設置了花墻,還將單品與年輕用戶關注的星座關聯到一起,呈現了一場相對成熟的帶貨直播。這場直播吸引了6.2w人觀看,數據在奢侈品牌的直播中名列前茅,但與頭部主播相比,差距依然明顯。

  似乎是考慮到傳統直播帶貨模式無法走通,品牌們開始在直播的基礎上加入情節與創意內容,以此來提高直播的精致感與設計感。去年1月,Dior推出了自己的直播節目,將名人小組討論與春季時裝周相結合,希望拉動銷售增長,然而節目播出后,網友的評論更多的是“尷尬又無聊”。

  Dior算是線上營銷走得相對激進的奢侈品品牌,早在2020年Dior就開通了自己的B站官方賬號,但兩年的時間累計粉絲量還不足3萬,近期的視頻平均播放量也只有100左右,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從最早野心勃勃地入駐平臺、開通直播,到現在只獲得了消費者的冷落與忽視,巨大的落差感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奢侈品真的玩不懂直播嗎?

  內容與用戶“水土不服”

  奢侈品品牌開通直播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為了緩解銷售壓力,應對疫情給線下店鋪帶來的沖擊。第二則是為了探索逐漸年輕化的下沉市場,拓寬目標群體的邊界。

  然而短時間來看,這兩個目的都與奢侈品牌的調性相沖突,這也是其直播效果并不理想的核心原因。

  直播帶貨的核心優勢,是消費者能夠通過主播的講解直觀地感受到產品的功能,并為觀眾帶來價格上的優勢。直播間中的折扣、喊單、倒數上架等過程共同促進了觀眾消費行為的產生,然而這些親民的方式,放在奢侈品品牌上會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試想一下,一個日常需要配貨購買的產品,能夠在直播間以優惠的價格買到,這種更“快”、更接地氣的方式,與奢侈品品牌的調性是不匹配的,可能會影響品牌長期在消費者心中根植的印象。奢侈品品牌的目標用戶往往有著較強的消費能力,他們對于價格的敏感度相對較低,這就脫離了直播帶貨的核心價值所在。

  同時,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關注的是品牌自身所帶來的附加屬性,品牌歷史、故事、文化,以及知名度和美譽度等都是構成品牌價值的因子,這些是奢侈品品牌經過百年甚至更長的歷史沉淀下來的財富,很難通過一場直播就將它講述清楚,在直播間講這些內容也并不現實。

  而從品牌下沉與年輕化的角度出發,如今90后、00后對于奢侈品的消費數額正在逐漸提高,根據相關數據顯示,90后貢獻了中國奢侈品市場46%的市場規模,他們更加關注潮流與年輕,品牌需求與傳統的奢侈品品牌呈現的風格氣質截然不同。想要抓住這部分消費者的眼球,需要品牌在社交媒體、流媒體、電商平臺等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各個線上陣地深耕。

  奢侈品通過直播與內容平臺觸達年輕消費市場的選擇是沒錯的,問題在于其對不同平臺的理解不夠深刻。以前文提到的Dior為例,Dior很早就注冊了官方的抖音與B站賬號,但其各個平臺賬號下的內容卻是趨同的,都是以產品的廣告大片為主,偶爾會有一些對過去秀場以及發布會的剪輯,這類創作感較低的內容對于年輕用戶的吸引力很弱,還會產生很強的距離感,視頻的播放量與互動量都不理想。

  如今的奢侈品直播與營銷內容,給人一種放下身段卻費力不討好的感覺,它們似乎在嘗試融入中國年輕化的消費市場,但并沒有抓住適合自己的脈絡。直播是一個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方式,但它需要抓住各平臺用戶的喜好,設置專屬的直播內容,這對于奢侈品品牌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營”為主,“銷”為輔,拓寬私域

  以往的奢侈品銷售,是一個半開放的銷售過程,線下門店的每一個銷售人員都有相對穩定的客戶群體,這部分消費者的復購 率與黏性都相對較高。這其實是一個私域營銷的邏輯,每次產品上新與店鋪活動,銷售人員都會針對自己的客戶進行定向推廣,而這樣的方式,或許可以轉移到直播領域,為奢侈品品牌帶來收 益。

  奢侈品品牌可以嘗試將自己的直播路徑打散,由旗艦店直播轉變為區域性直播與店鋪直播的方式,根據不同區域的情況規劃直播時間與產品。這樣既能針對消費者的特性設計直播流程,也能夠增加已有用戶的消費動力,盤活私域引流,從而提高轉化效果。

  對于奢侈品而言,直播與電商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對于銷售轉化不應該有過多的聯想和訴求,至少在當下階段,直播的受眾與奢侈品的目標群體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奢侈品的價值構成,除了產品本身以外,還包括線下店鋪的豪華裝修、產品的細心陳列和導購的服務等附加價值,這些體驗在直播中是無法感受到的。但是品牌能夠通過直播告訴用戶“我們有這些附加價值”,用戶可以自己在線下店鋪體驗到,這就能夠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正向結合。

  因此,直播更多地是在為用戶消費做引導,而不是強調售賣。

  當直播以宣傳為目的時,直播內容就有了更加多元的選擇。奢侈品品牌自身是帶有話題性的,在設計、時尚領域也有著較高的話語權,這些領域與當下年輕用戶的喜好高度重疊。走秀、時尚、展覽等內容都能成為奢侈品品牌獨特的直播資源。

  去年11月,LV在上海黃浦江邊的船廠舉辦了2022春夏女裝大秀,針對中國觀眾進行了造型與直播內容的調整,并在微博與快手進行了全場直播。當晚,微博平臺的觀看量達到6625萬,快手觀看量超4300萬,話題度與帶貨直播截然不同。

  同樣在內容上取得優勢的還有GUCCI,疫情前期,GUCCI在羅馬凱撒宮推出了“終曲”系列時裝的新品發布會,將復古建筑、文藝情懷與超前的設計理念巧妙結合,觀眾除了直播走秀之外,還可以看到整場直播的施工布展、模特閑聊,觀眾可以進入到每一個房間,深入體驗整場發布會的全過程。這場長達12小時的新品發布直播,觀看量突破了1500萬,將奢侈品品牌的審美與設計優勢完全體現出來。

  還有卡地亞、Celine、Burberry……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選擇將自己的秀場與展覽搬到線上,通過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傳遞品牌理念,起到營銷推廣的效果。

  總的來說,奢侈品品牌在自身風格、定位、文化等方面的價值是其立身的根本,也是獨特的內容資源,產品本身出售的是品牌溢價,而帶貨提供的折扣和優惠反而會削弱奢侈品本身的品牌價值。

  與帶貨相比,超前的設計與秀場的感官沖擊能夠抓住年輕用戶的眼球,這是奢侈品品牌的獨特優勢,通過直播的方式將這種優勢擴大,把品牌的歷史底蘊最 大化呈現在用戶面前,或許是未來奢侈品品牌直播的佳方向。

  總結

  目前,全球的奢侈品市場仍在不斷擴大,中國的年輕消費者正在展現出極強的購買力,各大奢侈品品牌紛紛布局直播與電商領域,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線上消費服務,希望盡早抓住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但是它們卻忽略了品牌自身與直播電商之間天然的矛盾性。

  直播帶來的是快與便捷,而奢侈品品牌追求的是繁復與稀缺,對于其他 品牌而言,直播或許是一種銷售手段,但對奢侈品品牌來說,它更需要是一種“炫耀”與宣傳。奢侈品品牌需要在年輕化和品牌調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以此來撬動愈發龐大的年輕消費市場。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20154

微信二維碼
返回首頁
招商 女裝 男裝 休閑裝
運動裝 童裝 內衣
品牌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休閑裝 運動裝
訂貨會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休閑裝 運動裝
新聞 品牌 人物 產業
政經 商學院 活動
專題 品牌 人物 渠道
活動專題 招商專題
視頻 訪談 衣手匠心 秀場
展會 國內 國際
女裝 男裝 鞋子 休閑裝
杭州服裝 深圳服裝 北京服裝 上海服裝
企業 新款 供求
野花社区免费观看视频6_月夜影视电视在线直播_亚洲另类丝袜无码专区_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